河上公


拼音:hé shàng gōng

注音:ㄏㄜˊ ㄕㄤˋ ㄍㄨㄥ

结构:河(左右结构)上(独体结构)公(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相传为西汉时道家。姓名不详。所传《老子注》,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可能出于六朝人的伪托。

引证解释:

⒈ 相传为西汉时道家。姓名不详。所传《老子注》,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可能出于六朝人的伪托。 晋葛洪《神仙传·河上公》:“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

引汉文帝时,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乃使齎所不决之事以问。”
唐赵彦昭《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
清姚鼐《<老子章义>序》:“独有所谓河上公章句者,盖本流俗人所为,託於神仙之説,其分章尤不当理,而唐宋以来莫敢易,独刘知几识其非耳。”

网络解释:

河上公

河上公,是历史上真正的隐士,其为老子作注的《河上公章句》成书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但是其姓名生地无人能知。《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河上公亦称“河上丈人”,河上真人,齐地琅琊一带方士,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方仙道的开山祖师。河上公修仙得道之处在琅琊 (今琅琊台附近)天台山。对此,东晋葛洪在《嵇中散孤馆遇神》中说:“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

字义分解


读音:hé

河hé(1)(名)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流|内~|运~|护城~。(2)(名)指银河系:~外星系。(3)(名)特指黄河:~西|~套。

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读音:gōng

公gōng(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6)(名)公事;公务:办~|~余。(7)(Gōnɡ)姓。(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