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诸名山


拼音:cáng zhū míng shān

词性:成语

注音:ㄘㄤˊ ㄓㄨ ㄇ一ㄥˊ ㄕㄢ

造句

既不能掘地为墓,也无法将遗体藏诸名山,自然还是要去殡仪馆,还是要有关部门开具证明,才能顺利涅升天。

那意思,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藏诸名山,留之后世”。

更多的书籍原本就不打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比如供旅途消遣的,目的地一到,一本书的寿命也随之完结。

正如司马迁形容《史记》,可藏诸名山五百年,等待后人的发现。

鲁迅常谓文人写作,固不在藏诸名山,此语甚当。

难道是因为那些教材真的全都是值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以致人们必得世代诵读的经典吗?显然都不是。

我认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很高的,真是可以藏诸名山,传之后人。

解释


词语解释: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原谓将著作藏于书府,传之后人。后谓著作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藏之名山”。

引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僕偿前辱之责。”
《孽海花》第三五回:“藏诸名山的史家,也都是借孝堂哭自己的造谎人。”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益内不自安”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国语词典: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俱价值,能流传后世。参见「藏之名山」条。

成语解释

见“藏之名山”。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一个人做一部书,藏诸名山,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藏之名山、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藏诸名山作谓语、宾语;指作品等。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藏诸名山

藏诸名山,读音cáng zhū míng shān,是一个成语,指把著作藏在名山来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字义分解


读音:cáng,zàng[ cáng ]

1.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2.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读音:zhū

诸zhū(1)(形)众;许多:~公|~侯|~ 君|~位|~子百家。(2)姓。诸zhū(助)〈书〉“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实施(=之于)|公~社会(=之于)|有~?(=之乎)

读音:míng[ míng ]

1.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5.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占有:不名一文。

8.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读音:shān

山shān(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3)(名)蚕蔟:蚕上~了。(4)(名)指山墙:房~。(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