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旗


拼音:lóng hǔ qí

注音:ㄌㄨㄥˊ ㄏㄨˇ ㄑ一ˊ

结构:龙(独体结构)虎(半包围结构)旗(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参见:龙(.好工具)虎旗 ,龙虎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龙虎旂”。绘有龙虎的旗帜。皇帝的仪仗。

引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一:“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明黄佐《临江道中》诗:“长鲸已堕黄石磯,大将犹搴龙虎旂。”
清遯庐《童子军·割发》:“一半是怜那同胞空碎螳螂臂,一半儿是愤那异族偷窥龙虎旗,多只为髮界嘵嘵慨誓师。”

网络解释:

龙虎旗

在祭祀中使用龙虎旗具体从什么年代开始已不可考。目前龙虎旗在浙江农村还能见到。附图是浙江金华一农村的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龙虎旗。

字义分解


读音:lóng

龙lóng(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4)(名)(Lónɡ)姓。

读音:hǔ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读音:qí

旗qí(1)(名)旗子:国~|红~|挂~。(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