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怪子


拼音:chī guài zǐ

注音:ㄔ ㄍㄨㄞˋ ㄗˇ

结构:嗤(左右结构)怪(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好工具)方言。即红角鸮。也称夜猫子。其性昼伏夜出,主食昆虫。啼声响亮,在繁殖期中常彻夜不休。民间视为不祥之兆。

引证解释:

⒈ 方言。即红角鸮。也称夜猫子。其性昼伏夜出,主食昆虫。啼声响亮,在繁殖期中常彻夜不休。民间视为不祥之兆。

引《陕北民歌选·信天游(二)》:“嗤怪子落在柳树上站,烟喷雾罩死下汉。”

网络解释:

嗤怪子

chī guài zǐ ㄔㄧ ㄍㄨㄞˋ ㄗㄧˇ嗤怪子方言。即红角鸮。也称夜猫子。其性昼伏夜出,主食昆虫。啼声响亮,在繁殖期中常彻夜不休。民间视为不祥之兆。《陕北民歌选·信天游(二)》:“嗤怪子落在柳树上站,烟喷雾罩死下汉。”

字义分解


读音:chī

嗤chī(动)〈书〉嗤笑;讥笑。

读音:guài

怪guài(1)(动)奇怪:~事。(2)(动)觉得奇怪:大惊小~。(3)(副)〈口〉很;非常:~不好意思的|箱子太沉;提着~费劲的。(4)(名)怪物;妖怪(迷信):鬼~。(5)(动)责备;怨:这不能~他;只~我没交代清楚。

读音:zǐ

子zǐ(1)(名)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女|~孙|~婚|~侄|父~|独生~。(2)(名)人的通称:男~|女~。(3)(名)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夫~|诸~百家。(4)(名)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类:~部|~书|经、史、~、集。(5)(代)古代指第二人称你:以~之矛;攻~之盾。(6)(名)(~儿)种子:瓜~儿|~实。(7)(名)(~儿)卵:鱼~|鸡~儿。(8)(形)幼小的;小的;嫩的:~猪|~城|~姜。(9)(动)(~儿)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粒状物:枪~儿|棋~儿。(10)(名)(~儿)铜子儿;铜元:大~儿|小~儿|一个~儿。(11)(量)(~儿)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一~儿线|一~儿挂面。(12)姓。子zǐ(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子zǐ(名)地支的第一位。参看〔干支〕。子zi(1)名词后缀。加在名词性词素后:帽~|旗~|桌~|命根~。b)加在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素后:矮~|垫~|扣~|胖~|折~|坠~。(2)个别量词后缀:一下~|一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