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不知


拼音:bú shí bú zhī

词性:成语

注音:ㄅㄨˋ ㄕˊ ㄅㄨˋ ㄓ

造句

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

千思万感而一顺乎不识不知之则,无逆吾明觉之体,是千思万虑谓之何思何虑也。

大哉妻之为道也,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妻则之,荡荡乎无能名焉,不识不知,顺妻之则。

因为厌恶现社会,故悬想那些无量寿、无量光的净土;不识不知,完全天趣的伊丁园;只有快乐,毫无痛苦的天国。

不识不知,恍若唐虞世界,如痴如梦,俨然混沌乾坤。

且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者,古人事业。

然则乍见之发,岂非生于不识不知之中?

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解释


词语解释:

谓不识古今。形容古代民风淳朴。

犹不知(好工具.)不觉。

引证解释:

⒈ 谓不识古今。形容古代民风淳朴。

引《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
《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⒉ 犹不知不觉。

引静嘨斋主人《<西游补>答问》:“情之魔人,无形无声,不识不知,或从悲惨而入;或从逸乐而入;或一念疑摇而入;或从所见闻而入。”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然而通读全篇,较之攻击日本人,倒是不识不知地将支那留学生的不品行,特地费了力招供出来的地方更多。”

成语解释

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不知不觉

不识不知作谓语、定语;指不识古今。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不识不知

不识不知是一个成语,读音是bù shí bù zhī,指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出自 《列子·仲尼》。

字义分解


读音:bù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shí,zhì[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