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ù shǒu dài bì
词性:成语
注音:ㄕㄨˋ ㄕㄡˇ ㄉㄞˋ ㄅ一ˋ
反义词:垂死挣扎,负隅反抗,应付自如,负隅顽抗,困兽佑诜死里逃生,出奇制胜,死里求生,
造句
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死一搏,也许还能闯出一条生路。
部队没有后援,他们只得束手待毙。
日军大举入侵我国时,有的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有的人却楚囚对泣,束手待毙。
我们不能束手待毙,必须想个妥帖的办法脱离危险。
敌军压境,我们要设法突围,不可束手待毙。
我知道这样的话你们不会相信,如果还不相信,就动手吧,我也不会束手待毙的,为了‘那可那鲁抗魔联盟’。
我知道以胖子的性格,绝对不会束手待毙,到了临界点上,他一定会放手一搏。但是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只是在选择死法而已。南派三叔。
而饭店餐饮要与社会餐馆竞争虽有一些不能等同比较的制约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饭店就只能望洋兴叹,束手待毙。
不论是凶悍的松毛虫,还是遍身毒毛的刺蛾,一遇蠋蝽便束手待毙。
他,作为一个人,不再奋斗,是他那不愿束手待毙的生命力逼迫他向前走。
解释
束手待毙,束手待死,束手就毙shùshǒu-dàibì,shùshǒu-dàisǐ,shùshǒu-jiùbì
(1) 捆起手来等死
英fold one's hands and await destruction(2) 比喻危难时不想方设法,坐等败亡
(好工具.)英helplessly wait for death⒈ 捆住手等死。比喻遇到危难时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等败亡。
引《宋史·礼志十七》:“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奋励而前,以存国家。”
《三国演义》第七回:“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如果不发展人民经济和公营经济,我们就只有束手待毙。”
把手绑起来等待死亡。比喻危难时不想办法解决,坐等败亡。《三国演义.第七回》:「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封神演义.第九四回》:「今天下诸侯会兵至此,眼见灭国,无人替天子出力,束手待毙而已!」也作「敛手待毙」。
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宋史 礼志十七》:“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
(1)敌军压境,我们要设法突围,不可束手待毙。(2)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死一搏,也许还能闯出一条生路。
束手无策、束手就擒、垂死挣扎、计无所出、一筹莫展、坐以待毙、引颈受戮
应付自如、死里求生、死里逃生
束手待毙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束shù(1)本义:(动)捆缚;系(jì):(动)捆缚;系(jì)(2)(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一~鲜花。(3)(名)聚集成一长条的东西:电子~。(4)(动)控制;约束:拘~|~手~脚。(5)姓。
手读音:shǒu手shǒu(1)本义:(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动)拿着:人~一册。(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4)(形)亲手:~抄。(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
待读音:dài,dāi[ dài ]1.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毙读音:bì1.死(用于人时多含贬义):~命。击~。牲畜倒~。
2.枪毙:昨天~了一个抢劫杀人犯。
3.仆倒:多行不义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