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ī suǒ bì fù
词性:成语
注音:ㄒ一 ㄙㄨㄛˇ ㄅ一ˋ ㄈㄨˋ
造句
寇三淼悉索敝赋,暗中调集弓箭手,散藏于高台四周,吩咐道“只要幽灵教的人现身来救,先射六位首领,有功无过。
贼毁明朝之庙主,辱及先人,我国家不惮征缮之劳,悉索敝赋,代为雪耻。
关外国人不惮征缮之劳,悉索敝赋,代为雪耻。
悉索敝赋,军实是供,求挹注于河流,缓急不济,此四难也。
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
洋船每岁一来,悉索敝赋,也不够供给。
解释
⒈ 谓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敝,谦词,谓不精良。
引《左传·襄公八年》:“敝邑之人,不敢寧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
杨伯峻注:“意谓收尽我国军事力量。”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下》:“与其强制签字,貽羞万国,毋寧悉索敝赋,背城借一。”
亦作“悉帅敝赋”、“悉索薄赋”。 《国语·鲁语下》:“我先君襄公不敢寧处,使叔孙豹悉帅敝赋,踦跂毕行。”
《淮南子·要略》:“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
⒉ 指尽其所有以相供给。
引明王世贞《答程子虚书》:“蕞尔滕国,介於齐楚之间,悉索敝赋,犹惧不共,而日押主齐盟,谁则信之?”
悉索,尽收。敝,谦称不精良。赋,古代依田赋多寡出兵车、甲士。悉索敝赋指尽出全国的兵力。《左传.襄公八年》:「蔡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今幸少闲,悉索敝赋,愿从诸君之后,左右卫君,以诛之不当立者。」也作「悉索薄赋」。
悉:全部;索:尽;敝:谦辞,谓不精良。赋:古代按田赋征兵,故引申为兵力。竭尽本国所有的兵力。也指拿出所有的一切来供应。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八年》:“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
今幸少闲,悉索敝赋,愿从诸君之后,左右卫君,以诛卫之不当立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悉索薄赋、悉帅敝赋、倾尽国库
悉索敝赋紧缩式;作谓语;指尽其所有来供给。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悉xī(1)(名)本义:详尽、全、尽:详尽、全、尽(2)(动)知道:熟~。
索读音:suǒ1.大绳子或大链子:船~。绳~。麻~。绞~。铁~桥。
2.姓。
3.搜寻;寻找:搜~。遍~不得。
4.要;取:~取。~还。~价。
5.孤单:离群~居。
6.寂寞;没有意味:~然。
敝读音:bì敝bì(1)(形)〈书〉破烂:~衣|舌~唇焦。(2)(代)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姓|~校。
赋读音:fù赋fù(1)(动)(上对下)交给:~予。(2)(名)旧指田地税:田~|~税。(3)(名)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4)(动)做(诗、词):~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