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ù rán qǐ jìng
词性:成语
注音:ㄙㄨˋ ㄖㄢˊ ㄑ一ˇ ㄐ一ㄥˋ
反义词:不屑一顾,恨之入骨,令人齿冷,漠然置之,置之度外,
造句
天都为我们付出汗水,让我肃然起敬。
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事迹,感人肺腑,叫人肃然起敬。
领导人一走上主席台我们就要肃然起敬。
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的事迹让我肃然起敬。
他们的离去让我们肃然起敬,可眼下的人们却悲痛欲绝。
他的作法真是令人肃然起敬啊。
什么样的举止能令你对老板肃然起敬?
面对这样一位巾帼英雄,我们全体人员没有一个不是肃然起敬的。
世人将会对她刮目相看,将会向她肃然起敬。
听了她的事迹报告,一种肃然起敬的情感在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
解释
肃然起敬sùrán-qǐjìng
(1) 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英strike with awe;be filled with deep veneration⒈ 亦作“肃然生敬”。
引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 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暉,与时竝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宋鲁应龙《闲窗括异志》:“黄觉,旅舍见道士,共饮。举盃之际,道士以箸蘸酒,於案上写‘吕’字。 觉悟其为洞宾也,遂肃然起敬。”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部郎起初只晓得认义之事,不晓得还金之事,听得説罢,肃然起敬道:‘ 郑君德行, 袁公神术,俱足不朽。’”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士》:“比入其室,陈设华丽,世家所无,二人肃然起敬。”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九章:“永生说到这里,人们都在为有这样忠勇的同志而高兴,而自豪,并对那位烈士的英雄气概肃然起敬。”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鲁直专学子美,然子美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
因受感动而钦佩恭敬。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肃然起敬。(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
奉若神明、肃然生敬
漠然置之、恨之入骨
肃然起敬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肃sù(1)(形)本义:恭敬。(2)(形)严肃:~静|~穆。(3)(形)肃清:~反|~奸。(4)(形)萎缩:~杀。
然读音:rán然rán(1)(形)对;不错:不以为~。(2)(代)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知其~;不知其所以~。(3)(连)〈书〉然而:事情虽小;~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突~|显~|欣~|飘飘~。〈古〉又同“燃”。
起读音:qǐ[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敬读音:jìng敬jìng(1)(动)尊敬:~重|~爱|~仰|致~|肃然起~。(2)(动)恭敬:~请指教|~谢不敏。(3)(动)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烟|~酒|~茶|~你一杯。(4)(动)(Jì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