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n bāng dìng guó
词性:成语
注音:ㄢ ㄅㄤ ㄉ一ㄥˋ ㄍㄨㄛˊ
反义词:祸国殃民,暴虐无道,
造句
这人有安邦定国之才。
说他有安邦定国之志我信,但他却无经天纬地之才。
他虽然才华横溢,但还不足以安邦定国。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
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贞观之治的出现离不开李世民那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
想我中华,定有安邦定国的人才!
属下作为一名军人,觉得能驰骋疆场,安邦定国,大概就算有所为了吧。
兵强马壮冲巨浪,安邦定国灭夷狄。
高兴儿,你有傲雪欺霜之志,安邦定国之才,待在陈州做大侠太浪费啦!
解释
安邦定国ānbāng-dìngguó
(1) 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英bring peace and stability to the country⒈ 使国家平安稳定。
引《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拢,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再生缘》第六回:“似这等,才谓安邦定国人。”
太平天囯杨秀清《果然英雄》诗:“英雄盖世出凡尘, 天囯人才萃聚均。拔地参天皆勇将,安邦定囯尽忠臣。”
治理国家使稳固安定。《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话说大梁人范雎字叔,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也作「安邦治国」。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定:使安定。使国家安定、巩固。
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定国访知音。(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
安邦治国、济国安邦
祸国殃民、暴虐无道
安邦定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使国家安定。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安ān(1)(形)安定:心神不~。(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6)(动)安装;设立:~电灯。(7)(动)加上:~罪名。(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9)姓。(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11)(量)安培的简称。
邦读音:bāng邦bāng(名)国:~国|~交。
定读音:dìng定dìng(1)基本义:(形)平静、稳定:心神不~。(2)(动)决定;使确定:~计划。(3)(动)约定:~单。(4)(形)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下来。(5)(形)规定的:~规。(6)(副)必定;一定:~去。
国读音:guó国guó(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4)(名)(Guó)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