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án jì
注音:ㄑ一ㄢˊ ㄐ一ˋ
结构:钤(左右结构)记(左右结构)
造句
此栽制版办法近似于雕镂橡胶钤记。
各地的赁马店是分段的,一到地头再行换马;马身上烙有钤记,任谁也不会将马骑走不还的,民风淳朴,可见一斑。
每个作者的每一本书都只该是大漠行脚,每一枚慎重的留模,都是把自己全人作为印章来作的钤记。但是你要寻找那脚印的主人,她却正行在千里之外了。
那原本十大绝世美男之三的钤记大帅哥跑这里来干什么了,不会也是为了这头衔吧,要是那么在意的话,我可不介意把我的那个让出来给你。
开通一点嘛,那东西用了不缺不损,不留钤记,到时侯原样还你丈夫,查也查不出。
首不后,在搁置橡皮钤记东西拆除图像时答拔存不合的克隆源不面。
再次,在搁置橡皮钤记东西时,凡是采存变态的模式。
这些都装饰有总统钤记的浮雕花纹,有的还贴有总统亲笔签名的印记。
黄子才,刘飞,简士胜拜谢先生,今日蒙受先生传此奇技,我等三人钤记在心,以后先生有什么吩咐,我等三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解释
钤记qiánjì
(1) 旧时受地方长官委任办事的机关或人员所用的木制印章,通常长方形
英official seal⒈ 明制,凡按洪武定制所设官吏皆用方印,未入流各官则用条记。其后因事添设,则由朝廷颁发关防治事。 清代称“鈐记”。
引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专辑》:“伪书用印两颗,鈐盖不合式,又非边界头目鈐记。”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印关防条记》:“明沉德符《野获编》云:本朝印记,凡为祖宗朝额设者,俱方印,而未入流则用条记。其后因事添设,则赐关防治事,即督抚大臣及总镇大帅亦然。按,此三者与今制同,惟条记之名今作鈐记。”
⒉ 指机关公章。
引邓洪《山中历险记》:“我什么也没有携带,只把一颗保卫局的钤记和一些机密文件包好扎在腰带上。”
清制佐治副官所用的一种印信,明代称为条记,现今政府各机关的印章有的仍用钤记的称呼。
字义分解
钤qián(1)(名)图章。(2)(动)盖(图章)。
记读音:jì记jì(1)(动)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性|~得|~不清|好好~住。(2)(动)记录;记载;登记:~事|~账|~一大功。(3)(名)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做书名或篇名):日~|笔~|游~|《岳阳楼~》。(4)(名)(~儿)标志;符号:标~|钤~|暗~儿。(5)(名)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6)〈方〉(量)打一下叫打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