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不辱


拼音:zhī zú bù rǔ

词性:成语

注音:ㄓ ㄗㄨˊ ㄅㄨˋ ㄖㄨˇ

反义词: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造句

常言所说“知足不辱”包含了颇深的人生哲理,它告诫人们不能有非分的贪心,贪心容易招来祸患。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天合一,虚心实腹,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嗯,不错,那桂树时砍时长,使得灵气外泄,不但可供下界众生修行之用,却也应了知足不辱的天道至理。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释


词语解释:

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

引证解释:

⒈ 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

引《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晋书·列女传·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
清姚莹《与余小坡书》:“汉二疏,辞官归里,所谓知足不辱者也。”
亦作“知止不辱”。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二》:“太傅疎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元史·察罕传》:“﹝察罕﹞尝以病请告……顾李孟曰:‘知止不辱,今见其人。’”

国语词典: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成语解释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先秦 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常言:“知足不辱。”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知止不辱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知足不辱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表示不要有贪心。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知足不辱

知足不辱出自《道德经》,指侯王懂得满足才不会受到屈辱。

字义分解


读音:zhī,zhì[ zhī ]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读音:zú

足zú(1)(名)脚;腿:~迹|~球|画蛇添~。(2)(名)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部分:鼎~。足zú(1)(形)充足;足够:~额|~金|~数|~月|富~|丰衣~食。(2)(副)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菜~有十斤。(3)(副)足以(多用于否定式):不~为凭|微不~道。

读音:bù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rǔ

辱rǔ(1)(名)耻辱:羞~|屈~。(2)(动)使受耻辱;侮辱:~骂|丧权~国。(3)(动)玷辱:~没|~命。(4)〈书〉谦辞;表示承蒙:~临|~承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