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学派


拼音:yáng zhōu xué pài

注音:一ㄤˊ ㄓㄡ ㄒㄩㄝˊ ㄆㄞˋ

解释


词语解释:

清代经学之一派。因起于扬州,故名。其代表人物有汪中﹑李淳﹑宝应刘氏三世(刘台拱﹑宝楠﹑恭冕)﹑阮元﹑凌廷堪﹑焦循﹑仪征刘氏四世(刘义淇﹑毓崧﹑寿曾﹑师培)等。

引证解释:

⒈ 清代经学之一派。因起于扬州,故名。其代表人物有汪中、李淳、宝应刘氏三世( 刘台拱、宝楠、恭冕 )、 阮元、凌廷堪、焦循、仪徵刘氏四世( 刘义淇、毓崧、寿曾、师培 )等。

网络解释:

扬州学派

扬州学派是乾嘉汉学的重要分支,其学术渊源远师顾炎武,近承乾嘉学派的吴派、皖派两方面,形成于清乾隆、嘉庆时期,在经学、小学、校勘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研究将乾嘉汉学推向巅峰,并在历史转折时期开启了近代学术之先河。扬州学派的前期学者在治学方法上较之吴、皖两派有很大改进,他们把辑佚、校勘、注释等研究手段熟练地加以综合利用,兼顾训诂与义理,解经更具精确性。他们不仅讲究贯通群经,而且追求经学与诸子学及史学的融汇。注重经世致用,为晚清经世派之先驱。

字义分解


读音:yáng

(1)(动)高举;往上升:飘~|~帆。(2)(动)往上撒:~场。(3)(形)传播出去:赞~|~言。(4)(形)指容貌好看:其貌不~。扬yáng(1)(名)指江苏扬州。(2)(名)姓。

读音:zhōu

州zhōu(1)(名)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县|苏~|广~。(2)(名)指自治州:朝鲜族自治~。

读音:xué

学xué(1)(动)学习:~书法。(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4)(名)指学科:化~|数~|新~。(5)(名)学校:小~|大~。

读音:pài

派pā(1)(名)派司(pā·si)指厚纸印成的或订成本儿的出入证、通行证等。(2)(名)派司(pā·si)指通过0;准于通过(检查、关卡、考试等)。派pài(1)(名)指立场、见解或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人:帮~|党~。(2)(名)作风或风度:气~。(3)(量)ɑ)用于派别:两~学者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b)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语言等(前面用‘一’):两~学者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b)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语言等(前面用‘一’)(4)(名)〈书〉江河的支流:支~。(5)(动)分配;派遣:~人|~定工作|委~|选~。(6)(动)指摘(别人过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