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i huǐ gǔ lì
词性:成语
注音:ㄞ ㄏㄨㄟˇ ㄍㄨˇ ㄌ一ˋ
反义词:眉开眼笑,满面春风,哀而不伤,笑逐颜开,
造句
父母去世,他整日悲悲戚戚,哀毁骨立。
祖母去世了,本就多病的父亲早已哀毁骨立。
年十八,觊从军没,于氏哀毁骨立,恸感行路。
太清末,丁母忧,在兵乱中,居丧尽礼,哀毁骨立,士友以此称之。
一边哀毁骨立的谷古默不言语,垂头铩羽的他抱起父亲的遗体准备离开,然而就在谷古快走出大殿时,威济洛波特力负气斗狠的腾空而起一脚踹在了谷古背部。
事实上哀毁骨立,人们知道有些蛇可以不用进食长达两年。
他的父母都去世了,一时之间他接受不了,整日悲悲戚戚,哀毁骨立。
解释
亦作“哀[.好工具]毁瘠立”。
⒈ 亦作“哀毁瘠立”。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
引语本《后汉书·韦彪传》:“父母卒,哀毁三年……服竟,羸瘠骨立异形。”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嶠同时遭大丧…… 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唐张鷟《朝野佥载·补辑》:“﹝崔浑﹞丁母艰,勺饮不入口,哀毁瘠立。”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遽公孙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
形容因居亲丧过于悲伤哀痛,以致身形瘦损。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无肠可断、哀毁瘠立
笑逐颜开、哀而不伤
哀毁骨立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哀āi(1)(形)本义:悲伤;悲痛:悲伤;悲痛(2)(动)悼念:~悼|默~。(3)(动)怜悯:~怜。
毁读音:huǐ毁huǐ(1)(动)破坏;糟蹋:~损|~坏|~弃|拆~。(2)(动)烧掉:烧~|焚~|销~。(3)(动)毁谤:诋~|~谤|~誉。(4)(动)〈方〉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多指衣服):~裤子|~衣服。
骨读音:gǔ,gū[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立读音:lì立lì(1)本义:(名)站。(动)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名)站。(动)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2)本义:(名)站。(形)直立的:(名)站。(形)直立的(3)本义:(名)站。(动)建立;制定:(名)站。(动)建立;制定(4)本义:(名)站。(动)指君主即位。(5)本义:(名)站。(动)存在;生存:(名)站。(动)存在;生存(6)本义:(名)站。(副)立刻:(名)站。(副)立刻(7)本义:(名)站。(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