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发披缁


拼音:xuē fà pī zī

词性:成语

注音:ㄒㄩㄝ ㄈㄚ ㄆ一 ㄗ

造句

削发披缁已有年,唯同诗酒是因缘。

此时东坡便要削发披缁,跟随佛印出家。

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

许多僧尼,削发披缁,托身外名,归净域实恋尘缘,欺男霸女,荒淫无度,有时连鞑庭官宦都得退让三分。

年轻的崇苍对金人统治不满,愤而来到月山,“削发披缁为大比邱”。

端敬皇后去世不久,即翌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龙驭上宾,后世纷传,他削发披缁,皈依净土,遁迹五台山。

解释


词语解释:

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好工具]示出家。

引证解释:

⒈ 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

引《儒林外史》第八回:“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

国语词典:

剃去头发,披上缁衣出家为僧或为尼。

成语解释

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分别去后,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披缁削发、削发为僧、落发

削发披缁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出家。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削发披缁

发 音 xuē fà pī zī,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字义分解


读音:xiāo,xuē[ xuē ]

1. 义同削(xiāo),用于一些复合词:削铁如泥。削足适履。

2. 减少;减弱:削减。削弱。

3. 除去:削职为民 。

4. 搜刮;掠取:剥削。

读音:fā,fà[ fà ]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读音:pī

披pī(1)(动)覆盖或搭在肩上:~衣服|~挂整齐。(2)(动)打开;散开:~卷(打开书)。(3)(动)(竹木等)裂开:竹竿~了。

读音:zī

缁zī(形)〈书〉黑色:~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