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āo xiáng nà pàn
词性:成语
注音:ㄓㄠ ㄒ一ㄤˊ ㄋㄚˋ ㄆㄢˋ
反义词:吐故纳新,选贤任能,
造句
哥舒翰在天宝十五年正月失守潼关,向安禄山投降了,称安为‘陛下’,并甘愿为之招降纳叛。
曹操阵营中猛将如云,谋士如林,皆因招降纳叛所致。
招兵买马的近义词是招降纳叛。
曹操的另一种用人之法是:招降纳叛,尽释前嫌。
曹操的很多人才,不管他的谋臣也好,他的将领也好,都是从敌营里面来的,他招降纳叛啊,这是对待投降自己的人。
因为我们誓将一切最尖锐的矛盾,全都要降妖伏魔、招降纳叛到法律的场域中!
我们发明“被调查”一词的保留是——招摇过市,招降纳叛,纳士招贤,买马招兵,金字招牌。
扩大红军,不走由扩大地方赤卫队、地方红军到扩大主力红军的路线,而要走“招兵买马”“招降纳叛”的路线。
复次,可以在此招降纳叛,招徕劳力,吸引人才,直接导入中原先进的文化制度和技术。
臭味相投,朋比为奸,裙带关系,同流合污,同恶相求,同恶相济,一唱一和,一丘之貉,一鼻孔出气,引绳批根,招降纳叛。
解释
招降纳叛zhāoxiáng-nàpàn
(1) 招收(.好工具)容纳敌营降将和叛逆者
英recruit deserters and traitors⒈ 招引接纳敌方叛降的人。
引《隋唐演义》第六十回:“徐懋功道:‘殿下招降纳叛,如小将辈俱自异国,得侍左右,今日杀雄信,谁復有来降者?’”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一:“﹝日本人﹞招降纳叛,明目张胆了。”
⒉ 称网罗坏人,扩充势力。
招收投降的人,接纳敌方叛变的人。《隋唐演义.第六○回》:「殿下招降纳叛,如小将辈俱自异国得侍左右,今日杀雄信,谁复有来降者?」也作「招亡纳叛」。
指招收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现多用来形容网罗坏人;扩充力量;结党营私。
《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 与卓珂月》:“辄欲奏记自通,已又念近日时刻中诸君子,所记载文籍,不啻招降纳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虽不尽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无论谁搞招降纳叛、结党营私的罪恶活动,都没有好下场。
招兵买马、结党营私
选贤任能
招降纳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招zhāo(1)(动)本义:打手势叫人来。(2)(动)广告或通知的方式使人来。(3)(动)引来(不好的事物):~苍蝇|~灾。(4)(动)惹;招惹:这孩子爱哭;别 ~他。(5)(动)惹:这孩子真~人喜欢。(6)(Zhāo)姓。招zhāo(动)承认罪行:~供。招zhāo同“着”(zhāo)。
降读音:jiàng,xiáng[ xiáng ]1. 投降,归顺:宁死不降。
2. 降服,使驯服。降龙伏虎。
纳读音:nà纳nà(1)(动)收进来;放进来:出~|闭门不~。(2)(动)接受:~降|采~。(3)(动)享受:~凉。(4)(动)放进去:~入正轨。(5)(动)交付(捐税、公粮等):~税|交~公粮。纳nà(动)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鞋底。
叛读音:pàn叛pàn(动)背叛:~贼|~匪|~党|~国|众~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