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俞吁咈


拼音:dōu yú xū fú

词性:成语

注音:ㄉㄨ ㄩˊ ㄒㄨ ㄈㄨˊ

解释


词语解释:

《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又《尧典》:"帝曰:'吁,咈哉!'"都﹑俞﹑吁﹑咈均为叹词。以为可,则曰都﹑俞;以为否,则曰吁﹑咈。后因用"都俞吁咈"形容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都俞”。

引《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又《尧典》:“帝曰:‘吁,咈哉!’”
明归有光《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昔唐虞之际,以天下相授受,而示之以精一执中之旨,彼其平时都俞吁咈,相告语于一堂之上者,无非此道。”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景定五年》:“君有过举,臣当直言,都俞吁咈,古之所尚。”
宋朱熹《与周参政札子》:“伏惟都俞之暇,从容造膝,一为明主极言之,则天下幸甚。”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尽復昔时会议故事,以踵前古都俞之风。”

国语词典:

都、俞,表赞美、同意的感叹词。吁、咈,表反对的感叹词。都、俞语本《书经.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吁、咈语本《书经.尧典》:「帝曰:『吁!咈哉!』」都俞吁咈后用为形容君臣议事融洽。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五出》:「都俞吁咈,荣名动百僚;进退周旋,治道期千载。」也作「吁咈都俞」。

成语解释

“吁”念xu1。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清·昭梿《啸亭杂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君有过举,臣当直言,都俞吁咈,古之所尚。《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景定五年》

都俞吁咈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都俞吁咈

都俞吁咈,拼音为dū yú xū fú,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字义分解


读音:dū,dōu[ dōu ]

1. 全,完全: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

2. 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都不动。

读音:yú,yù,shù[ yú ]

1. 文言叹词,表示允许:俞允(原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后在一般书信中用作请对方允许的敬辞)。

2. 安:“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

3. 姓。

读音:xū,yū,yù[ xū ]

1.叹气:长~短叹。

2.表示惊异:~,是何言欤!

读音:fú

违背。后作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