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í èr zhū hóu
注音:ㄕˊ ㄦˋ ㄓㄨ ㄏㄡˊ
解释
指春秋时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十二诸侯国。
指战国时梁、楚、齐、赵、(好工具.)韩、鲁、卫、曹、宋、郑、陈、许十二国的君主。
泛指各诸侯国。
⒈ 指春秋时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十二诸侯国。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记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间周、吴与十二国的纪年及大事。因周为天子, 吴到春秋后期才兴起,故周吴不在十二诸侯之列。
⒉ 指战国时梁、楚、齐、赵、韩、鲁、卫、曹、宋、郑、陈、许十二国的君主。
引《战国策·秦策五》:“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於孟津。”
高诱注:“梁君, 梁惠王也,伐楚、齐,胜之,制御赵、韩之兵,驱使十二诸侯鲁、卫、曹、宋、郑、陈、许之君朝天子於孟津。”
⒊ 泛指各诸侯国。
引《史记·天官书》“匡卫十二星” 唐张守节正义:“太微宫垣十星,在翼、軫地,天子之宫庭, 五帝之坐,十二诸侯之府也。”
清胡鸣玉《订讹杂录·十二诸侯》:“《史天官书》太微宫垣有匡衡(卫)十二星,註,《正义》云‘十二诸侯之府也’,乃知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也。举十二州以该天下之诸侯,非谓十二国也。”
字义分解
十shí(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二读音:èr二èr(1)(数)数目字:一~。(2)(数)序数;表顺序:第~。(3)(形)次等的:~把刀。(4)(形)两样:不~价。
诸读音:zhū诸zhū(1)(形)众;许多:~公|~侯|~ 君|~位|~子百家。(2)姓。诸zhū(助)〈书〉“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实施(=之于)|公~社会(=之于)|有~?(=之乎)
侯读音:hóu,hòu[ hóu ]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侯门。公侯。封侯。诸侯。
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