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裘蒙戎


拼音:hú qiú méng róng

词性:成语

注音:ㄏㄨˊ ㄑ一ㄡˊ ㄇㄥˊ ㄖㄨㄥˊ

解释


词语解释:

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好工具.)国政混乱。

引证解释:

⒈ 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国政混乱。

引《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朱熹集传:“大夫狐苍裘。蒙戎,乱貌,言弊也……或曰,狐裘蒙戎,指卫大夫,而讥其憒乱之意。”
亦作“狐裘尨茸”、“狐裘蒙茸”。 《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史记·晋世家》作“狐裘蒙茸”。 唐高适《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明陈子龙《立春前三日寄舒章京师》诗:“李郎彤管双碧玉,狐裘蒙茸裼惨緑。”

国语词典:

狐皮袍子蓬松凌乱。比喻国政混乱。《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也作「狐裘蒙茸」、「狐裘龙茸」。

成语解释

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国政混乱。

《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或曰,狐裘蒙戎,指卫大夫,而讥其愦乱之意。朱熹集传

狐裘蒙茸、狐裘尨茸

狐裘蒙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狐裘蒙戎

狐裘的皮毛凌乱。用以比喻国政混乱。蒙戎,蓬乱的样子。

字义分解


读音:hú

狐hú(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2)(Hú)姓。

读音:qiú

1.毛皮的衣服:狐~。轻~。集腋成~。

2.姓。

读音:mēng,méng,měng[ méng ]

1. 没有知识,愚昧:启蒙。发蒙。蒙昧。

2. 遮盖起来:蒙罩。蒙子。蒙蔽。

3. 受:承蒙。蒙难。蒙尘。蒙垢。

4. 形容雨点细小:蒙蒙细雨。

5. 姓。

6. 同“艨”。

读音:róng

戎róng(1)(名)兵器;武器:兵~。(2)(名)军事;军队:~马|~装。(3)(名)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4)(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