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


拼音:nán pǔ tuó sì

注音:ㄋㄢˊ ㄆㄨˇ ㄊㄨㄛˊ ㄙˋ

解释


词语解释:

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

引证解释:

⒈ 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

引鲁迅《坟·写在<坟>后面》:“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 南普陀寺还在做牵丝傀儡戏,时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寂静。”

网络解释: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南普随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南普陀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字义分解


读音:nán[ nán ]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读音:pǔ

普pǔ(1)(形)普遍;全面:~选|~查|~照|~天同庆。(2)(Pǔ)姓。

读音:tuó

陀tuó见“陀螺”。

读音:sì

寺sì(1)(名)本义:古代官署名:古代官署名(2)(名)佛教的庙宇:碧云~|护国~。(3)(名)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