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


拼音:zhì guó ān bāng

词性:成语

注音:ㄓˋ ㄍㄨㄛˊ ㄢ ㄅㄤ

反义词:祸国殃民,

造句

岳飞经文纬武,是一位治国安邦之才。

这些人揽辔澄清、志在治国安邦的,也是大有人在。

太祖领导才能卓越,但治国安邦却满腹狐疑,建国之初杀了不少功臣名将,闹的京师是人心惶惶,其中就有一通晓经学的国子监名叫叶伯巨。

此人乃我大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现居骁骑校尉之职,姓曹名操,字孟德。

由此足以证实,早在远古时期,计量就是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措施。

儒家的治国之道被汉朝作为治国安邦的信条。

儒学的确是当世显学,可是儒学教导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咱们这复兴社见习的可是孟尝君门下鸡鸣狗盗的小道。

儒家将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把珍爱自然天物作为道德教育之内容。这是原始儒学馈赠给现代人的精神财富。

然储君者,帝皇之替继者也,必潜德以修能,德可深孚众望,能可治国安邦。

‘兴家立业财源主;治国安邦富贵神。

解释


词语解释: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引证解释:

⒈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引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闕,常只是披霜带月似簷中。”

成语解释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王朔《谁比谁傻多少》:“咱们女人图什么?又不想开天辟地,治国安邦,图的不就是个舒服吗?”

治郭安邦

治国安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治国安邦

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出自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②同名书籍,吴礼权编著。本书系丛书一种,汇聚了中国历代有关治国安邦的经典名句数千条,都是中国历代先贤治国安邦的心得与经验总结。

字义分解


读音:zhì

治zhì(1)基本义:(动)治理:(动)治理(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4)(动)医治:~病。(5)(动)消灭(害虫):~虫|~蝗。(6)(动)惩办:~罪。(7)(动)研究:~学。(8)姓。

读音:guó

国guó(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4)(名)(Guó)姓。

读音:ān

安ān(1)(形)安定:心神不~。(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6)(动)安装;设立:~电灯。(7)(动)加上:~罪名。(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9)姓。(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11)(量)安培的简称。

读音:bāng

邦bāng(名)国:~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