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词性:成语
注音: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
反义词: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贯通融会,含英咀华,细嚼慢咽,穷原竟委,寻根究底,咬文嚼字,
造句
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解释
囫囵吞枣húlún-tūnzǎo
(1) 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好工具]咀嚼,不辨滋味
英swallow a date whole(2) 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
英to do a thing without thought;read without understanding⒈ 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以接受。
引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一折:“我见你须臾下礼有蹺蹊,我这里囫圇吞个枣不知酸淡。”
茅盾《夜读偶记·理想和现实》:“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而不加咀嚼。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如:「研究学问最怕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也作「鹘仑吞枣」。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一知半解、生搬硬套
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穷原竟委、寻根究底、举一反三、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囫囵吞枣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囫hú(形)〔囫囵〕(…lún)完整;整个儿。
囵读音:lún囵lún见〔囫囵〕。
吞读音:tūn吞tūn(1)(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服|~金。(2)(动)并吞;吞没:侵~|鲸~。
枣读音:zǎo枣zǎo(1)(名)基本义:枣树。(2)(名)(~)这种植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