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èr chǐ sì cùn
注音:ㄦˋ ㄔˇ ㄙˋ ㄘㄨㄣˋ
解释
.汉代一般著作大都写在一尺左右长的竹简上,而儒家经典则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书写,因用以指儒家经典。
⒈ 汉代一般著作大都写在一尺左右长的竹简上,而儒家经典则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书写,因用以指儒家经典。
引汉王充《论衡·宣汉》:“唐、虞、夏、殷,同载在二尺四寸,儒者推读,朝夕讲习。”
字义分解
二èr(1)(数)数目字:一~。(2)(数)序数;表顺序:第~。(3)(形)次等的:~把刀。(4)(形)两样:不~价。
尺读音:chǐ,chě[ chǐ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3.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四读音:sì四sì(1)本义: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2)数目:~个|~位。(3)姓。(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
寸读音:cùn寸cùn(1)(量)长度单位:一~。(2)(形)形容极短或极小:~步难行。(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