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


拼音:gāo wū jiàn líng

词性:成语

注音:ㄍㄠ ㄨ ㄐ一ㄢˋ ㄌ一ㄥˊ

反义词: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造句

听了他一番高屋建瓴般的讲解,我才茅塞顿开,心里亮堂了许多。

要写一篇好的文章,就要抛开繁文缛节,不要对流行词汇趋之若鹜,熟读经典名著,学习他们高屋建瓴的思想,慢慢的好的词汇和句子在脑海里就会不绝如缕,文章自然也就成了。

你的回答听起来越"高屋建瓴"越好。

毛泽东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导革命战争中表明了非凡的英明和伟大的气魄。

他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非要有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气势不可!

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没用的,楼主。

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非要有屋上建瓴,势如破竹的气势不可!

韩信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业已定了三秦,平了齐地,立下了大功劳。

基督真正被质疑的不在于高屋建瓴,而在于十字架。

解释


词语解释:

高屋建瓴 gāowū-jiànlíng

(1) 该成语指的是在很高的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当。在现代汉语中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例加兵诸侯,如高屋之(好工具.)建瓴,水神皋天邑,以先得者为上计。——宋· 周邦彦《汴都赋》例毛泽东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导革命战争中表明了非凡的英明和伟大的气魄英operate from a strategically advantageous position as pouring water off a steep roof

引证解释:

⒈ 在高屋脊上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通“瀽”,倾倒。

引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裴駰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
宋曾极《金陵百咏·天门山》:“高屋建瓴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
《花月痕》第四六回:“择日出师,高屋建瓴,掛帆东下,尅了石首,又尅嘉鱼,直薄武昌城下。”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高屋建瓴,凿壁穿泉,免挑运之苦,受汲引之福。”
《文汇报》1991.12.18:“我们研究它是为了避免那种萝卜擦一段啃一口的做法,以高屋建瓴的恣态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国语词典:

建,倾倒。瓴,水瓶。高屋建瓴指自高处往下倒水。比喻居高临下,形势无法阻挡。宋.曾极〈金陵百咏.天门山〉:「高屋建瓴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也作「建瓴高屋」、「屋上建瓴」。

词语翻译

法语(expr. idiom.)​ verser de l'eau depuis le toit d'un grand bâtiment, avoir une position stratégique et avantageuse

成语解释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高屋建瓴,雄浑奔放。(《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居高临下、高高在上、建瓴高屋

高屋建瓴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高屋建瓴 (汉语成语)

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āo wū jiàn líng,意思是指从高屋顶上倾倒瓶子里的水。或从高屋顶上顺着瓦沟倒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字义分解


读音:gāo

高gāo(1)(形)基本义: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形)高度:那棵树有两丈~|书桌长四尺;宽三尺;~二尺五。(3)(形)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4)(形)等级在上的:~等|~级。(5)(形)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6)(形)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KMnO4)。(7)(形)(Gāo)姓。

读音:wū

屋wū(1)(名)房子:~顶|~脊。(2)(名)房间:茅~|里~。

读音:jiàn

建jiàn(1)(动)建筑:新~|扩~。(2)(动)设立;成立:~国|~都|~军。(3)(动)提出;首倡:~议。建jiàn(1)(名)建江;就是闽江;在福建。(2)(名)指福建:~兰|~漆。

读音:líng

瓴líng(名)〈书〉盛水的瓶子。参看〔高屋建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