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


拼音:shù zhī gāo gé

词性:成语

注音:ㄕㄨˋ ㄓ ㄍㄠ ㄍㄜˊ

反义词:掌上明珠,片刻不离,付诸实施,爱不释手,

造句

如果学了一点理论知识,只是空谈一阵,束之高阁,不去实践,这样的理论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常被束之高阁。

这本书他看不懂,随便翻了一下就束之高阁了。

再好的理论,如束之高阁,不运用于实践,也是没有用处的。

一个早已"束之高阁"的计划不日将付诸实施。

希望这一次他们不会把我的计划束之高阁。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书买回来后,就是要看,而不是把它们便束之高阁。

他精心写的建议书被束之高阁,领导根本没加以研究。

自从毕业之后,数学课本早被我束之高阁了,忘得也差不多了。

解释


词语解释:

束之(好工具.)高阁shùzhī-gāogé

(1)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架子上面,比喻弃置不用,不再过问

英shelve;lay aside and neglect;put sth.away unheeded

引证解释:

⒈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面。谓弃置不用。

引《晋书·庾翼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识字》:“读书必须识字,今人口习授受,漫不经心,《説文》、《玉篇》等书,束之高阁矣。”
周恩来《论统一战线》:“到南京撤退,他又把这个决议束之高阁,直到现在还没有承认。”
亦省作“束高阁”、“束阁”。 唐韩愈《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宋陆游《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读《礼记》则严删国恤,学《春秋》则束阁三《传》。”

国语词典:

把东西捆起来,放置于高楼上。比喻弃置不用。《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也作「置之高阁」。

词语翻译

英语tied up in a bundle on a high shelf, to put sth on the back burner, no longer a high priority德语etwas ad acta legen (V, Sprichw)​法语laisser de côté, mettre qch au rancart

成语解释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实践论》)

置之不理、置之度外、漠然置之、置若罔闻

爱不释手、掌上明珠、付诸实施

束之高阁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束之高阁

束之高阁,读音是shù zhī gāo gé,意思是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字义分解


读音:shù

束shù(1)本义:(动)捆缚;系(jì):(动)捆缚;系(jì)(2)(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一~鲜花。(3)(名)聚集成一长条的东西:电子~。(4)(动)控制;约束:拘~|~手~脚。(5)姓。

读音:zhī[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gāo

高gāo(1)(形)基本义: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形)高度:那棵树有两丈~|书桌长四尺;宽三尺;~二尺五。(3)(形)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4)(形)等级在上的:~等|~级。(5)(形)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6)(形)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KMnO4)。(7)(形)(Gāo)姓。

读音:gé

阁gé(1)(名)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后指门限。(2)(名)藏书的地方。(3)(名)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4)(名)特指女子的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