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ān pì rù lǐ
词性:成语
注音:ㄅ一ㄢ ㄆ一ˋ ㄖㄨˋ ㄌ一ˇ
反义词:走马观花,略见一斑,隔靴搔痒,一知半解,不着边际,不求甚解,莫衷一是,
造句
这篇社论对问题的分析真是鞭辟入里。
先生这番话,的确鞭辟入里,感人肺腑,使我终生难忘。
鲁迅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进行了气魄雄伟、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这篇短文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做学问要脚踏实地,鞭辟入里。
他这番话分析得鞭辟入里,令人佩服。
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实在令人信服。
语破的,一针见血,言必有中,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为学要鞭辟入里,一味追求速成,必定华而不实。
对这问题评论者很多,但以你的见解最是鞭辟入里。
解释
鞭辟入里biānpì-rùlǐ
(1) 原指学习要切实。现常用来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也说“鞭辟近里”(里头)
英trenchant;penetrating;incisive⒈ 同“鞭辟近里”。
引盛宣怀《上张香帅书》:“姪忝承付託,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课艺批》:“故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汝已见到此层,但未鞭辟入里耳。”
朱自清《杂文遗集》:“而那些理学话,又都是作者阅历有得之言,说得鞭辟入里,不枝不蔓。”
一个人作学问要自我鞭策,往精微深处研究。参见「鞭辟近里」条。
如:「你对这个议题的解释鞭辟入里,令人佩服。」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鲁迅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进行了气魄雄伟、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鞭辟近里、入木三分
无的放矢、走马观花、隔靴搔痒
鞭辟入里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分析透彻。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鞭biān(1)(名)鞭子;赶牲口的用具:皮~。(2)(名)古代的一种兵器;用铁做成;有节:钢~|竹节~。(3)(名)成串的爆竹:~炮。(4)(动)鞭打:~马。
辟读音:bì,pī,pì[ pì ]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入读音:rù入rù(1)(动)进来或进去:投~|~冬|由浅~深。(2)(动)参加到某种组织中:~学|~伍。(3)(动)收入:岁~|量~为出。(4)(动)合乎:~时|~情~理。(5)(名)入声:平上去~。
里读音:lǐ[ lǐ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