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áng lóng fú hǔ
词性:成语
注音:ㄒ一ㄤˊ ㄌㄨㄥˊ ㄈㄨˊ ㄏㄨˇ
反义词:唯唯诺诺,
造句
他这两只手,论力气虽不能降龙伏虎,但却能设计出人造卫星。
在自然灾害面前,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就会有降龙伏虎的力量战胜它。
传说中古人降龙伏虎的功夫实在了不得。
如今人民群众治山治水,真有降龙伏虎的本事。
拼命付出,降龙伏虎。风雨无阻,终得财富。
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
追魂夺魄荡天地,降龙伏虎震乾坤。
亭柱前联为隶书体,文曰“北极位尊恩媲万家生佛,南闽地迥灵钟五里长亭”,后联为行书体,文曰“宝剑烛天降龙伏虎,福星当路凤翥鸾翔”。
或许那是你独立生活的日子,或许是你第一个孩子出生,或许是你和一位朋友的谈话给了你降龙伏虎的自信心。
解释
降龙伏虎xiánglóng-fúhǔ
(1) 比喻战胜重大困难或强大势力。亦形容(.好工具)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困难
英subdue the dragon and tame the tiger——overe powerful adversaries⒈ 使龙虎降服驯顺。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
引《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 李贤注引《抱朴子》:“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
又引《异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祕呪呪下神龙。”
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鬭,咆响振巖,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西游记》第十四回:“悟空道:‘不瞒师父説:莫道是隻虎,就是一条龙,见了我也不敢无礼。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
明云梦山人《集贤宾·寿康对山》套曲:“骑白鹿,访隐居,住清虚,更索甚降龙伏虎。”
艾芜《鞍钢啊,我回来了》:“但我们的钢铁工人,善于运用近代的科学技术,拥有降龙伏虎的威力。”
比喻有极大的本领,能克服重大困难或恶势力。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西游记.第八○回》:「你莫是魍魉、妖邪?我不是寻常之人。我是大唐来的,我手下有降龙伏虎的徒弟!」也作「伏虎降龙」。
比喻有极大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元 马致远《黄粱梦》:“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
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
所向无敌、战无不胜
唯唯诺诺
降龙伏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1. 投降,归顺:宁死不降。
2. 降服,使驯服。降龙伏虎。
龙读音:lóng龙lóng(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4)(名)(Lónɡ)姓。
伏读音:fú伏fú(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7)(Fú)姓。(8)伏特的简称。
虎读音:hǔ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