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飧虎咽


拼音:láng sūn hǔ yàn

词性:成语

注音:ㄌㄤˊ ㄙㄨㄣ ㄏㄨˇ 一ㄢ

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狼餐虎咽”。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狼餐虎嚥”。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须臾之间,狼飧虎嚥,算来吃勾有六七十觔的肉,倾尽了六七壜的酒。”

国语词典:

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大口咬噬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勾有六、七十觔的肉,倾尽了六、七坛的酒。」也作「狼吞虎咽」。

成语解释

亦作“狼餐虎咽”。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人自来吃酒,主人安排些鸡、豚、牛、羊肉来做下酒。须臾之间,狼飨虎咽,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倾尽了六七坛的酒。”

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狼飧虎咽,沟满壕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沟满壕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狼飧虎咽

狼飧虎咽,读音láng sūn hǔ yà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飧:熟食,饭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咽”。

字义分解


读音:láng

狼láng(名)哺乳动物;形状和狗相似;昼伏夜出;性情残忍而贪婪;伤害人畜;对畜牧业有害处。

读音:sūn

飧sūn(名)晚饭。

读音:hǔ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读音:yān,yàn,yè[ yàn ]

1.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咽唾沫。狼吞虎咽。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