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


拼音:yǐ dé bào yuàn

词性:成语

注音:一ˇ ㄉㄜˊ ㄅㄠˋ ㄩㄢˋ

反义词:刻骨仇恨,孤恩负德,恩将仇报,以德报德,倒打一耙,以眼还眼,背槽抛粪,背义负恩,报雠雪恨,以怨报德,结草衔环,忘恩负义,无情无义,报仇雪恨,以牙还牙,

造句

你以德报怨,真是难得极了。

他们被侮辱,却能以德报怨;他们行善,却被当作恶人受刑罚。

你以德报怨,真是难得!

即使别人与我们有仇,也不能成天想着去报仇,如果你学会了以德报怨,将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

与其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

他的以德报怨,使歹徒深受感动,悔不当初。

中国人推崇以德报怨的态度,其实这未必妥当。

他年纪虽轻,却能不计前嫌地以德报怨,令人十分钦佩。

修行者是可以逆来顺受并以慈悲对待的人,一个以德报怨的人。即使已经步履蹒跚,但从未阻挡修行的决心,他们的心灵的步伐却依然轻盈,从未想把心灵栖息在一个地方停滞不前。

解释


词语解释:

以德报怨yǐdé-bàoyuàn

(1) 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用恩惠去报答怨恨

英return good for evil;kiss the hand that smote it

引证解释:

⒈ 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用恩德去回报他。

引《论语·宪问》:“以德报怨,如何?”
《北史·韩褒传》:“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国语词典:

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

成语解释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他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以直抱怨、以理相待、以德报德、忘恩负义、无情无义、倒打一耙、报仇雪恨、不念旧恶、以直报怨、恩将仇报

忘恩负义、无情无义、翻脸无情、感恩戴德

以德报怨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以德报怨 (汉语成语)

以德报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ǐ dé bào yuàn,意思是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自《论语·宪问》。

字义分解


读音:yǐ

以yǐ(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2)(介)依:~次就座。(3)(介)因:何~知之?(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以yǐ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dé

德dé(1)(名)好的品行:美~。(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3)(名)姓。

读音:bào

报bào(1)(动)告诉:~名|~账。(2)(动)回答:~友人书|~之以热烈的掌声。(3)(动)报答;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恩。(4)(动)报复:~仇|~怨。(5)(动)报应:现世~。(6)(名)报纸:日~|机关~|登~|看~。(7)(名)指某些刊物:画~|学~。(8)(名)指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喜~|海~|黑板~。(9)(名)指电报:发~机|送~员。

读音:yuàn

怨yuàn(1)(动)怨恨:~毒|~愤。(2)(动)责怪;埋怨:抱~|愁~|恨~|天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