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óu zhù shì hǔ
词性:成语
注音:ㄊㄡˊ ㄓㄨˋ ㄕˋ ㄏㄨˇ
解释
投杼,指曾参母亲受惑于谣言,终疑曾子杀人,投杼逾墙而逃的故事。参见「投杼」条。市虎,比喻毫无根据的流言。参见「三人成虎」条。投杼市虎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比喻毫无根据的谣言,说的人多了,让人信以为真
南朝·宋·臧质《举兵上表》:“蔽于流议,投杼市虎,成于十夫。”
三人市虎
投杼市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投tóu(1)(动)放进去;送进去:~放。(2)(动)跳进去(专指自杀行为)。(3)(动)投射。(4)(动)寄给人(书信等):~递。(5)(动)找上去;参加进去:~入。(6)(动)迎合。(7)(副)临;在…之前。
杼读音:zhù杼zhù(1)(名)筘。(2)(名)古代也指织布的梭:机~。
市读音:shì市shì(1)(名)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市场:米~|夜~。(2)(名)买卖货物:~惠。(3)(名)城市:~民|都~。(4)(名)行政区划单位;分直辖市和市。(5)(名)属于市制的(度量衡单位):~尺|~斤。
虎读音:hǔ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