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律


拼音:dí lǜ

注音:ㄉ一ˊ ㄌㄩˋ

结构:笛(上下结构)律(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检定笛音(.好工具)的仪器。

引证解释:

⒈ 检定笛音的仪器。

引《晋书·律历志上》:“泰始十年,中书监荀勗 、中书令张华出御府铜竹律二十五具,部太乐郎刘秀等校试,其三具与杜夔及左延年律法同,其二十二具,视其铭题尺寸,是笛律也。”

网络解释:

笛律

荀勖西晋律学家,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发现了“管口校正术”“管口校正术”即为笛管的长度与气柱长度之差。后来根据他的测算数据,制成了12支用于定律的笛,也就是“律管”,每支笛适于吹一律,每管开六孔,可以奏出三种不同的七声音阶,后世称为“荀勖笛律”。

字义分解


读音:dí

笛dí(1)(名)管乐器。竹制。单管横吹;有一吹孔、一膜孔、六个指孔。形状大小不一;常用的有梆笛、曲笛两种:~子。(2)(名)响声尖锐的发音器:警~。

读音:lǜ

律lǜ(1)(名)法律;规则:定~|规~|纪~。(2)(名)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3)(名)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4)(动)〈书〉约束:~己甚严。(5)(L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