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àn jǔ
注音:ㄅ一ㄢˋ ㄐㄨˇ
结构:徧(左右结构)举(上下结构)
解释
⒈ 全面概括;全部列举。
引《荀子·正名》:“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
汉班固《西都赋》:“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
《新唐书·百官志一》:“其名类繁多,莫能徧举。”
⒉ 谓部分地概括、列举。
引《荀子·正名》:“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
俞樾《诸子平议·荀子三》:“疑此‘徧’字乃‘偏’字之误。上云‘徧举之’,乃普徧之义,故曰‘大共名也’;此云‘偏举之’,乃一偏之义,故曰‘大别名也’。”
字义分解
同“遍”。
举读音:jǔ举jǔ(1)(动)往上托;往上伸:~重|~手|高~着红旗。(2)(动)举动:义~|壮~|一~一动|一~两得。(3)(动)兴起:义~|~兵|~火。(4)(动)〈书〉生(孩子):~一男。(5)(动)推选;选举:推~代表|公~他做学习组长。(6)(名)举人的简称:中~|武~。(7)(动)提出:~例。(8)(副)〈书〉全:~座(所有在座的人)|~国欢腾|~世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