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áng zhèng
词性:名词
注音:ㄆㄤˊ ㄓㄥˋ
结构:旁(上下结构)证(左右结构)
反义词:主证,
造句
我们每一天的言行印证、每句话的结果论证、每个人的印象旁证,都是比印盖在契约上的人名章更有说服力、更有真实度、更具考验性的人生信义证明。
台上,他们戴着假面具,往往是慷慨陈词,旁证博引,谈古论今,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则是换了一副真面孔,说一套做一套,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或许,他们到濒临死亡那一天,也不会明白生命,这就注定了,这些人去哪都不再重要。愤怒因怯懦而生,又因怯懦而灭,这个群体是最好的旁证。
至于犬马之养、犬马之劳等等,那都是旁证啦。
不能只靠旁证就判定一个人有罪。
非源出文件本身的证据是旁证。
讲课理论结合实际,旁证博引,深入浅出,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一个痛苦的主妇抑制了有旁证的玩具的硬度。
陪审团不会仅仅根据旁证来定罪。
他问的问题是一定让你找到理论根据,所以你自己一定会旁证博引,然后进行推理,他们把论据看的非常关键。
解释
旁证pángzhèng
(1) 主要证据以外的证据;广泛考证;多方论证
英circumstantial evidence;collateral evidence⒈ 广泛考证;多方论证。
引宋陆友《研北杂志》卷四:“姜尧章作《<絳帖>评》,旁证曲引,有功於古今。”
明李东阳《<金溪吴氏族谱>序》:“吾父乃倣康斋先生所为谱,质诸欧阳氏之法,博采旁证,以足其所未备。”
清冯桂芬《<明纪>序》:“此外説部野史,间有採摭,必旁证覆实而后箸之。”
⒉ 从侧面证明。
引清沉涛《交翠轩笔记》卷一:“元时犹多诸王之称,亦可旁证。”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八章:“﹝关于戴愉的叛党﹞由于江华的检举及其他同志的旁证, 北平市委和河北省委做了周密的调查对证,最后才被证实了。”
⒊ 主要证据以外的证据;侧面的证据。
引沙汀《闯关》九:“左嘉已经连篇累牍的找到他的不满的旁证。”
正式证据以外可供参考的证据。
字义分解
1. 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
2. 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
3. 广,广泛:旁征博引。
4. 邪、偏:旁门左道。
5.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
证读音:zhèng证(1)(名)证明:~人|~词|~婚|~券|~书。(2)(名)本义:证据;证件:证据;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