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拼音:shí liú

词性:名词

注音:ㄕˊ ㄌ一ㄡˊ

结构:石(半包围结构)榴(左右结构)

造句

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石榴儿见了我笑裂了嘴啊。

美在美图,有看上去极其生动形象的石榴图,有奔腾不息,一马平川的骏马图,有威武雄壮,蜿蜒盘旋的长城图。

就这样,那几棵石榴树在各种环境下坚强不屈的生长着。

那些石榴仿佛约好了一般,都展开了温暖的大笑脸。

远远望去,还有一些看似珍珠的圆圆的果子,其实就是龙眼和石榴。

上的石榴就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脸蛋红彤彤的;又像日落的太阳,红炎炎的。

红红的石榴就像一颗颗粉红珍珠,美及了。

初夏,石榴开花了,火红的花朵,像燃烧着的小火把。远远望去,又像绚丽的晚霞。

加少量石榴糖浆,地奥古斯图拉苦酒,置入柠檬角。

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石留”。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石留”。树木名。亦指所开的花和所结的实。

引《宋书·张畅传》:“石留出自鄴下,亦当非彼所乏。”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 梁大同中东州后堂石榴皆生双子。 南詔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絶於洛中。”
宋苏舜钦《夏意》诗:“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清陈维崧《浣溪沙·咏桔》词:“髣髴轻躯十八娘,生憎柑子道家粧,石榴裂齿也寻常。”
郭沫若《芍药及其他·丁东草·石榴》:“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国语词典:

植物名。安石榴科安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地中海岸。高约二至三公尺,叶具短柄,对生或丛生,为长椭圆形或倒卵形。五月开红色花。果实也称为「石榴」,为球形,呈深黄色,熟时会自行裂开,种子多浆,可食。

词语翻译

英语pomegranate德语Granatapfel (S)​法语grenade (fruit)​

网络解释:

石榴 (郭沫若的作品)

《石榴》是1942年郭沫若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选自郭沫若文艺散文集《丁东草》。文章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地追求。

字义分解


读音:shí,dàn[ shí ]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读音:liú

榴liú(名)石榴;灌木或小乔木;果实可以吃。根皮和树皮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