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劾


拼音:tán hé

词性:动词

注音:ㄊㄢˊ ㄏㄜˊ

结构:弹(左右结构)劾(左右结构)

反义词:嘉奖,庇护,赞扬,

造句

弹劾案的通过只需要过半众议员投赞成票。

陛下,臣今日要弹劾蒙恬将军,他监造长城不力,徇私枉法,贪污舞弊,致使长城崩塌!

而如今在同一监察院中,从不弹劾演变成弹劾,当然易使社会公众对监院的运作机制发生质疑。

庆元二年,被反对派弹劾,落职罢祠。

他因弹劾不成反被下狱,含冤而终。

他们以为到下届选举时将不会再因弹劾而失败,因为投票人脑子里会想着其它事情。

众议院是唯一有权弹劾总统和其他官员的,而参议院拥有审判弹劾案的独特权力。

众议院应选举该院议长及其它官员;只有众议院具有提出弹劾案的权力。

弹劾案在众议院通过后即转交参议院审理。

众议院选举本院议长和其他官员,并独自拥有弹劾权。

解释


词语解释:

弹劾tán hé

1.  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例弹劾不避权贵。——《(好工具.)金史·雷渊传》英impeach; accuse;

2.  由国家专门机关(如国会)对违法失职或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例弹劾总统。
官吏受贿,议院得弹劾而去之;议院受贿,谁弹劾而去之?——章炳麟《五无篇》

引证解释:

⒈ 由国家的专门机关对违法失职或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引《晋书·阮孚传》:“尝以金貂换酒,復为所司弹劾。”
《旧唐书·职官志三》:“凡中外百僚之事,应弹劾者,御史言於大夫。”
《宣和遗事》前集:“那时有吕诲亦上疏弹劾安石。”
章炳麟《五无篇》:“官吏受贿,议院得弹劾而去之,议院受贿,谁弹劾而去之?”
茅盾《动摇》十:“我们应该先行检举,提出弹劾。”

国语词典:

监察机关或民意机关,对违法失职的政府官员提出控诉,以监督其行为的行动,称为「弹劾」。

网络解释:

弹劾

弹劾,主要是指立法机关对政府高级官员违法失职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度。此制度于14世纪起源于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效仿。

2018年12月12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不担心自己因在2016年的大选中向两名女性支付“封口费”而被弹劾。

字义分解


读音:dàn,tán[ tán ]

1.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弹射。弹跳。弹拨。弹指。弹琴。弹奏。弹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2.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弹劾。弹纠。讥弹。

读音:hé

揭发别人的罪状: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