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


拼音:fù chūn

注音:ㄈㄨˋ ㄔㄨㄣ

结构:富(上下结构)春(上下结构)

造句

为首一将,生锝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我的老家在扬州,它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既有大名寺等千年古迹,又有瘦西湖的旖旎风光。那里的特产也特别多,如闻名遐迩的玉石漆器……但我最喜欢的是扬州小吃——富春包。

一条卧躺在美丽的富春江畔,沉睡了二已七千万年,极其神秘的地下岩暗河今天与世人见面了。

画作以平坡丛树作近景,以隔岸群山相呼应,其间岗陵逶迤,草木蒙茸,蹊径屈曲,村舍隐隐,富春江缓缓流向远方。

“吾天之下莫不皇土”,试想,假如做了光武帝的刘秀真的有鸟绝弓藏、兔尽狗烹的心思的话,那么一百个严子陵怕也难以悠然在富春江上垂钓了。

本文以工程为例,介绍富春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条件、方法及桥基处理试验。

王夫人先后派出几批人到王公子常去的鸳鸯桥、富春楼、城隍庙等地,都没有打听到他的下落。

富春茶社的面点师在制作扬州三丁包。

那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能维持自己的生计就很不容易了,而李富春勤工的收入比一般同伴们都多,还能帮助学友们。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上游,沿“之”字形逆水而上,拐过一个弯,“钱塘”变成了“富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青山碧水,一片沙渚平畴。

解释


词语解释:

1.指富春山或富春江。泛指古富春地区。 2.古县名。秦置,汉因之,治所在今浙江富阳。晋太元中避郑太后讳,改名富阳。五代吴hAo86.越时复名富春,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又改富阳。三国吴曾为安东郡治所。

引证解释:

⒈ 指富春山或富春江。泛指古富春地区。参见“富春江”。

引唐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诗:“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唐王维《送李判官赴江东》诗:“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元张宪《投赠周元帅十韵》:“恩波城外柳,长拂富春潮。”
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年年垂钓鬢如银,爱此江山胜富春 ;歌舞丛中征战裡,渔翁都是过来人。”

⒉ 古县名。 秦置, 汉因之,治所在今浙江富阳。晋太元中避郑太后讳,改名富阳。五代吴越时复名富春,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又改富阳。三国吴曾为安东郡治所。

引晋陆机《吴趋行》诗:“大皇自富春,矫首顿世罗。”
南朝宋谢灵运《富春渚》诗:“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
郁达夫《西归杂咏》之八:“风月三年别富春,东南车马苦沙尘。”

网络解释:

富春

富春(富春县),古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原县域幅员辽阔,含桐庐、建德等地,沿富春江一带。秦前为阳城,秦时设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为避简文帝生母宣太后郑阿春讳,更名富阳。

字义分解


读音:fù

富fù(1)(形)基本义:财产多(跟‘贫’‘穷’相对):财产多(跟‘贫’‘穷’相对)(2)(名)资源;财产:~源|财~。(3)(形)丰富;多:~饶|~于养分。(4)(Fù)姓。

读音:chūn

春chūn(1)(名)春季;一年的第一季。(2)(名)男女情欲:~情。(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