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荆


拼音:mán jīng

注音:ㄇㄢˊ ㄐ一ㄥ

结构:蛮(上下结构)荆(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即春秋楚国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即春秋楚国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

引《诗·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讎。”
朱熹集传:“蛮荆,荆州之蛮也。”
《后汉书·李膺传》:“緄前讨蛮荆,均吉甫之功。”
宋欧阳修《金鸡》诗:“蛮荆鲜人秀,厥美为物怪。”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一直到周宣王的时候, 长江流域的中部都还是所谓蛮荆,所谓南蛮。”

网络解释:

蛮荆

蛮荆是汉语词汇,拼音mán jīng,解释为春秋楚国的地方。

字义分解


读音:mán

蛮mán(1)(形)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不讲理。(2)(名)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3)(副)〈方〉很;挺:~好。

读音:jīng

荆jīng(1)(名)落叶灌木;叶子有长柄;掌状分裂;花小;蓝紫色。枝条可用来编筐篮。(2)(名)(Jī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