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è tí
注音:ㄏㄜˋ ㄊ一ˊ
结构:赫(左右结构)蹏(左右结构)
解释
⒈ 亦作“赫蹄”。古代称用以书写的小幅绢帛。后亦以借指纸。
引《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武(籍武 )发篋中,有裹药二枚,赫蹏书。”
颜师古注:“邓展曰:‘赫音兄弟鬩墙之鬩。’ 应劭曰:‘赫蹏,薄小纸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赵后传》所谓‘赫蹏’者,注云‘薄小纸’,然其寔亦縑帛。”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三代之人必习为词命,童子入小学则教以应对,盖赫蹏未兴,赤牘未削,一切利害事宜皆面陈而口宣之。”
清尤侗《纪赈》诗:“赫蹄重封裹,筐篋与山齐。”
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夫上世无竹帛赫蹏,独取陶瓦任文籍之用。”
字义分解
赫hè(1)(形)显著;盛大。(2)(Hè)姓。(3)(量)赫兹;频率单位;一秒钟振动一次为赫兹。因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而得名。
蹏读音:tí同“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