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ū guǎn
注音:ㄕㄨ ㄍㄨㄢˇ
结构:书(独体结构)馆(左右结构)
造句
我们学校设立了图书馆和阅览室。
大学各图书馆,书院院院务室及学院院务室均存放有关条例的副本和由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印发的资料册,以供查阅。
学生要付图书馆使用费和电脑实验室费。
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不求甚解造句。
我留恋母校。那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常常传出我们琅琅的读书声;那绿草如茵的操场上时时活跃着我们矫健的身姿;那多功能教室里,一只只高举的右手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那饱藏古今中外文学读物的图书馆则是丰富我们业余生活充实我们精神世界的最佳去处。
文章从经济成本、教育价值、知识价值、时间成本等几个方面,论证了图书馆引进网络学术论坛的积极意义。
在音乐院校图书馆的重点特色馆藏音乐非书资料的编目上,至今尚无统一的编目条例和准则,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大会堂的图书馆有一种怪味,不知是书香,还是地蜡,抑或防虫剂。嗅着,总有朝代兴亡的感觉。
图书馆是学校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在图书馆借着没人借过的书看,在学校里拉着多数人不懂欣赏的二胡。
解释
古代教授初学之所。
教授典籍之所。
⒈ 古代教授初学之所。 汉王充《论衡·自纪》:“八岁出於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謫,或以书丑得鞭。
引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新唐书·后妃传上·上官昭容》:“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学旧六馆:有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律馆、算馆,国子监都领之。”
王国维《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其书用《仓頡》、《凡将》、《急就》、《元尚》诸篇,其旨在使学童识字、习字。”
⒉ 教授典籍之所。
引清方苞《<余东木时文>序》:“子之尊人与余共事书馆,无间晨夕,后虽各有典司,而旬月中未有不再三见者。”
清桂馥《札朴·书馆》:“今以教授馆为书馆,读如书籍之书。”
私塾。
字义分解
书shū(1)本义:(动)写字;记录;书写:(动)写字;记录;书写(2)(名)字体:隶~。(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4)(名)书信:家~。(5)(名)文件:说明~。
馆读音:guǎn馆guǎn(1)(名)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宾~|旅~。(2)(名)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办理外交的人员常驻的处所:使~|大使~|领事~。(3)(名)(~儿)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理发~|照相~|饭~儿。(4)(名)储藏、陈列文物或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博物~|天文~|文化~|图书~|展览~。(5)(名)旧时指塾师教书的地方:从~(在私塾或别人家里教书)|他教过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