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毡


拼音:mán zhān

注音:ㄇㄢˊ ㄓㄢ

结构:蛮(上下结构)毡(半包围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1.见".蛮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蛮氊”。我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产的毛毡。

引宋苏轼《郭纶》诗:“我当凭軾与寓目,看君飞矢射蛮氊。”
一本作“蛮毡”。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蛮毡出西南诸蕃,以大理者为最。蛮人昼披夜卧,无贵贱,人有一毡。”
宋陆游《醉眠曲》:“一杯一杯意忽倦,径拨纸帐投蛮毡。”

网络解释:

蛮毡

我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毛毡。宋时已有生产。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蛮毡出西南诸番,以大理者为最,蛮人昼披夜卧,无贵贱,人有一番。”

字义分解


读音:mán

蛮mán(1)(形)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不讲理。(2)(名)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3)(副)〈方〉很;挺:~好。

读音:zhān

(名)(~子)用羊毛等压成的像厚呢子或粗毯子的东西:~垫|~房|~帽|~毯|~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