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左


拼音:lǘ zuǒ

注音:ㄌㄩˊ ㄗㄨㄛˇ

结构:闾(半包围结构)左(半包围结构)

造句

他经泸州回滇时,他的表弟韩明可到江边送别,他在《舟中留别灵庵苍崖》诗中就有闾左又兴秦戍役,殿前曾识汉官仪。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兴万乘之驾,而作阿房之宫,发闾左之戍,收太半之赋,百姓之随逮肆刑,挽辂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

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

发闾左者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闾左又兴秦戍役,殿前曾识汉官仪。

甚至贿通官府,朝廷之威福日移;利入戚绅,闾左之脂膏尽竭。

甚至贿通官府,朝端之威福日移;利擅宗绅,闾左之脂膏罄竭。

苦笑多年闾左,无名诗客孤灯下。

解释


词语解释:

闾左lǘzuǒ

(1) 居于里门左边的平民百姓,里门左侧是古代贫苦人民居住的地区,也指贫苦人民,即平民,借指戍边的兵士

例入闾左呼子弟。——明·hAo86.高启《书博鸡者事》英the place where poor people lived;the poor

引证解释:

⒈ 居住于闾巷左侧的人民。一说秦时贫贱者居闾左,后因借指平民。

引《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渔阳。”
司马贞索隐:“閭左谓居閭里之左也, 秦时復除者居閭左。今力役凡在閭左尽发之也。又云,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 秦役戍多,富者役尽,兼取贫弱者也。”
《汉书·食货志上》:“至於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閭左之戍。”
颜师古注:“应劭曰:‘ 秦时以适发之,名适戍。先发吏有过及赘壻、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发,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戍者曹辈尽,復入閭,取其左发之,未及取右而秦亡。’閭,里门也。言居在里门之左者,一切发之。此閭左之释, 应最得之。”
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故长城未毕,而閭左之戍已为其患。”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九》:“朝所读者,即多士所上之书也,计旬月之间,士之一善一艺罔不悉,閭左一利一害罔不毕陈于前矣。”

国语词典:

居于里门左侧的平民。秦代以居闾左为贫弱,闾右为富强。贫弱者须执劳役及戍守。

网络解释:

闾左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于闾右,秦代指主要由雇农、佃农等构成的贫苦人民。秦始皇形式上不发闾左,但刑法苛暴,很多农民被当作罪人去服各种苦役。至秦二世,闾左亦在征发之列,遂爆发农民起义。

字义分解


读音:lǘ

闾lǘ(1)(名)里巷的门:倚~而望。(2)(名)里巷;邻里:乡~|~里|~巷。(3)(名)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读音:zuǒ

左zuǒ(1)基本义:(名)左面;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名)左面;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2)(名)东:山~(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3)(形)偏;斜;不正常:~脾气|~道旁门。(4)(动)错;不对头:想~了|说~了。(5)(形)相反:意见相~。(6)(形)进步的;革命的:~联|~派|~翼作家。(7)〈书〉同‘佐’。(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