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守


拼音:shī shǒu

词性:动词

注音:ㄕ ㄕㄡˇ

结构:失(独体结构)守(上下结构)

反义词:固守,克复,收复,光复,

造句

随上海等大城市相继失守,文艺活动陷入了沉滞状态。

"及旅顺失守,愤不欲生,未闻其无戚容也"。

太子殿下,潼关已经失守,元王已经殉国;各郡兵马已经回撤,如今城中加上新招募的预备部队只剩三十万人马,而且臣怕打起来这十万预备役部队会反戈一击!

三十二师在顿悟寺的阵地失守,着令你部务于明日重新占领桥亭宅顿悟寺阵地并坚守之。

至此开始,大雍边境失守,境内州县叛乱,百姓流离失所,饥荒流民横生,战火连绵不断,天如血染,哀鸿遍地,一片末日之景。

南天柱失守,当闵夜红,舞影,若水,韩风在东天柱雷池重会,发现不见了月影和依人,海馨和爱玛那日出游不知如何。

然而,日军攻势凶猛,经过多日激战,阵地失守,副团长牺牲,团长生死不明。

马队虽拚死搏斗,终因寡不抵众,江边阵地失守。

那么,保障房第一关口缘何屡屡失守?从各地出现的问题来看,其根子就在于问责缺失,处罚太软。

战况最危急时,我方四分之三阵地失守,但中国军队拼死不退,预备队用完后,通讯兵、担架兵组成敢死队上场拼杀。

解释


词语解释:

失守shīshǒu

(1) 没有守住自己的地域,被敌方占领

例京城失守英fall

(2) 丧失操守

例虽不能圣,敢失守乎?——《左传》英be disloyal

引证解释:

⒈ 谓没有保住所守之物。

引《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
唐元稹《唐故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斯宇也,尚书府君受赐於隋氏,乃今传七代矣。敢有失守,以貽太夫人忧,死无以见失人於地下!”

⒉ 特指防地失陷。

引宋王安石《澶州》诗:“边关一失守,北望皆胡骑。”
清李渔《风筝误·请兵》:“只为无兵救,沿山几处城如斗,尽行失守,尽行失守。”
田汉《芦沟桥》第一幕:“芦沟桥一失守, 北平就要陷于敌人四面包围之中。”

⒊ 谓丧失节操。

引《左传·成公十五年》:“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

⒋ 惊恐不能自持。

引汉蔡邕《巴郡太守谢版》:“府举入奏,惊惶失守,非所敢安。”
《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尽心。”

国语词典:

失去应有的操守。

词语翻译

德语Einnahme einer Stadt, eines Gebietes durch den Feind (Eig, Geo)​法语tomber aux mains de l'ennemi

网络解释:

失守 (汉语词汇)

失守,汉语词汇。拼音:shī shǒu释义:1、谓没有保住所守之物。2、特指防地失陷。3、谓丧失节操。4、惊恐不能自持。《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

字义分解


读音:shī

失shī(1)(动)失掉;丢掉:丧~。(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3)(动)找不着:迷~方向。(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5)(动)改变(常态):~声。(6)(动)违背;背弃:~信|~约。(7)(动)错误;过失:~误。

读音:shǒu

守shǒu(1)(动)基本义:防守:防守(2)(动)守候;看护:~护。(3)(动)遵守;遵循:~法|~约。(4)(动)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