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篾


拼音:zhú miè

注音:ㄓㄨˊ ㄇ一ㄝˋ

结构:竹(左右结构)篾(上中下结构)

造句

那这几根竹篾子能做成什么东西?

到河边淘米洗菜,不管是米淘箩,还是菜篮子一律只准半边弄湿;全弄湿了,容易烂掉,要挨训。

老宅进门的穿堂处有一尊庞大的物体,上面盖着破烂的竹篾席,四周围着脏乎乎的麻袋布。

花灯一般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纹纸,写上一些吉祥的谜语;花灯内点燃油灯,需逐日添油。

取象风筝而不用线,以棉纸搓之灭性,缀其端如毂,削竹篾作环,以纸附之;中交午系两铜丝,交处置极薄铜片,周围上乔作墙,中辅苎麻。

研究了用木材测湿仪测量竹篾含水率的修正问题。

佤族服饰的显著标志也是在身上戴许多竹篾圈或藤圈,未成年女子每增长一岁,就加一个脚圈。

贵妇们用“竹篾为骨,销金红罗饰于外”或“包以红絹金帛”或“以大红罗幔之”,用孔雀毛、雉尾、枝条或贵重面料包裹铁丝后作为装饰。

除房屋问题外,住户们还称,瑞民家园小区单元门是“铁皮包纸壳”,而窨井盖的内芯则为竹篾,他们认为地震安置房是豆腐渣工程。

陈慈树这会儿没心思听广播,他把竹子卸到晒场上,到家搬了椅子、长板凳和一个已显雏形的青篾竹背篓,开始坐在晒场上破竹篾。

解释


词语解释:

剖削成一定规格的薄竹片。

引证解释:

⒈ 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成条的薄竹片。

引《元史·天文志一》:“月行白道,出入不常,用竹篾均分天度,考验黄道所交,随时迁徙。”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潘烂头》:“﹝潘﹞乃注水于盆,取竹篾编小舟如掌大,繫以綫而引之。”
老舍《民主世界》:“凭他的势力与关系,他才在一个大杂院里找了两间竹篾为墙,茅草盖顶,冬寒夏热,有雨必漏,遇风则摇的房屋。”

国语词典:

薄而狭长的细竹片,可用以编制竹篓、竹篮等。

词语翻译

英语thin bamboo strips used for basket weaving

网络解释:

竹篾

竹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ú miè,意思是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成条的薄竹片。可以编制成竹篮、篱笆等工具。

字义分解


读音:zhú[ zhú ]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读音:miè

篾miè(名)竹子劈成的薄片;也泛指苇子或高梁杆上劈下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