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槊


拼音:mǎ shuò

注音:ㄇㄚˇ ㄕㄨㄛˋ

结构:马(独体结构)槊(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古(好工具.)代在马上使用的长矛。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在马上使用的长矛。

引南朝梁简文帝《马槊谱序》:“马槊为用,虽非古法,近代相传,稍以成艺。”
宋高承《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马槊》:“按曹操父子,横槊赋诗于鞍马之间,则马槊之事,已见于此矣。岂其事之所起乎?”

网络解释:

马槊

马槊,是槊的主要形态。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其他槊,还有步槊和冒称槊的杂槊等分类。基本上,说槊,即是所指马槊。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兵器分册》主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泰斗杨泓老先生著述,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骑兵是争霸天下的决定性力量,重装骑兵对决促进了装甲与武器的发展,这个环境造就了中国甲骑具装骑兵的武器与装甲的发展高峰。马槊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类武器。马槊正是为了适应汉末以来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马。马槊锋具有明显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会同宝剑一样,有八个面。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在破甲的槊之下,一击而破。

字义分解


读音:mǎ

马mǎ(1)基本义:(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2)(形)大:~蜂|~勺。(3)(Mǎ)姓。

读音:shuò

槊shuò(名)长矛;古代的一种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