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ǔ bēn
注音:ㄏㄨˇ ㄅㄣ
结构:虎(半包围结构)贲(上中下结构)
造句
虎贲军冲上岸被压回来,退到水边遏止不住,纷纷落入河中。
虎贲环绕羽林而设营,以为拱卫。
圣上在羽林军与这些虎贲卫的拼死护送下才得以逃脱,一路上跨州越郡,终于来到这扬州地界。
汉王不必烦恼,我天完朝地广人众,拥有数十万虎贲之师,更有水师雄军,只要拿下江南,这点损失也是值得的。
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悠扬而又威严的钟鼓声,在一重重红墙碧瓦间跌宕回响,待‘鼓三严’,即第三通鼓响后,宫人们将厚重的朱漆金钉二阙门缓缓推开,放虎贲军的旗校先入摆列。
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摆列,而三号坑内的虎贲俑则是环绕周壁面内相向夹道式摆列。
有万乘之国七,有千乘之国五,有虎贲数百万。
望着一队队虎贲卫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从自己身边迤逦而行,个个脸上都显示出一种剽悍的气息。
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解释
虎贲hǔbēn
(1)(.好工具)勇士
英brave warrior⒈ 勇士之称。賁,通“奔”。按, 王说是。 《孟子·尽心下》作“虎賁三千人”。
引《书·<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賁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
孔传:“勇士称也。若虎賁兽,言其猛也。皆百夫长。”
《战国策·楚策一》:“虎賁之士百餘万,车千乘,骑万疋,粟如山。”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虎賁”:“谓《牧誓》之‘虎賁’为虎賁之卒,非《周礼·夏官》‘虎賁氏’之官,故非‘百夫长’也。‘三百人’当为‘三千人’,因沿上文‘三百两’而误。”
⒉ 官名。掌侍卫国君及保卫王宫、王门之官。 汉武帝时置期门。 平帝时改为虎贲中郎将,领虎贲郎,主宿卫。历代因之,至唐始废。
引《周礼·夏官·虎贲氏》:“虎賁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
⒊ 星名。在狮子座。 唐人避太祖李虎讳,改作“武賁”。
勇士。
字义分解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贲读音:bì,bēn[ bēn ]1. 奔走,快跑。[虎贲]古时指勇士。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