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ǎo shuō
词性:名词
注音:ㄒ一ㄠˇ ㄕㄨㄛ
结构:小(独体结构)说(左右结构)
反义词:大说,
造句
这篇小说用环境描写烘托悲壮的场面。
这本科幻小说,我一连读了三遍,也没有完全读懂其中的奥妙。
小说充分暴露了叛徒的丑恶嘴脸。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活灵活现。
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将军的形象。
看见小说,他犹如饿虎扑食般抢到手里。
这本小说情节生动曲折,很吸引人。
这部小说歌颂了子弟兵的英雄事迹。
我喜欢看小说,一拿起来就爱不忍释。
这篇小说写得别具一格,读了令人耳目一新。
解释
小说xiǎoshuō
(1) 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
英novel⒈ 谓偏颇琐屑的言论。
引《庄子·外物》:“饰小説以干县令,其於大达亦远矣。”
⒉ 《汉书·艺文志》谓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为小说,列于九流十家之末。其序称“小説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説者之所造也。”后以称丛杂的著作。
引《文选·张衡<西京赋>》:“小説九百,本自虞初。”
薛综注:“小説,医巫厌祝之术。”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録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
⒊ 演述故事的小说至唐之传奇出现而始盛。在此前的如先秦的神话、传说、寓言。 魏晋的志怪等皆其先河。
引唐高彦休《<阙史>序》:“故自武德、贞观而后,吮笔为小説、小録、稗史、杂録、杂记者多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小説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於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跡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説。”
⒋ 宋代,小说为说话家数之一。 唐末已开其端。
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予太和末因弟生日观杂戏,有市人小説。”
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话有四家:一者小説,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説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跡变泰之事;説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説经,谓演説佛书。説参请,谓宾主参禪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説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⒌ 在说话的基础上出现平话、话本。小说遂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如《京本通俗小说》。 元明以来则盛行章回体小说。
引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小说》:“小説起宋仁宗。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
《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説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只为一点慳吝未除,便弄出非常大事,变做一段有笑声的小説。”
清昭槤《啸亭续录·小说》:“自金圣叹好批小説,以为其文法毕具,逼肖龙门 ……至士大夫家几上,无不陈《水滸传》、《金瓶梅》以为把玩。”
⒍ 到近、现代,小说作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在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的基础上,并以外国小说为借鉴,加以发展,极为发达。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按其篇幅长短及内容广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等。
引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秦牧《散文创作谈》:“小说,依靠的是用概括的、典型化的手段,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虚构了情节,使人物和故事给人以强烈感。”
⒎ 小悦,小欢乐。
引《吕氏春秋·疑似》:“褒姒之败,乃令幽王好小説以致大灭。”
琐屑而偏颇的言论。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古传、当代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字义分解
小xiǎo(1)(形)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河|地方~|~路。(2)(副)短时间地:~住|~坐。(3)(副)稍微:~有才华|牛刀~试。(4)(形)略微少于;将近:干了~半辈子。(5)(形)排行最末的:~儿子。(6)(名)年纪小的人:一家大~|上有老;下有~。(7)(名)指妾(8):讨~。(9)(代)谦辞;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女|~店。
说读音:shuō,shuì,yuè[ shuō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2.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3.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4. 责备:数说。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