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牍


拼音:bǎn dú

注音:ㄅㄢˇ ㄉㄨˊ

结构:版(左右结构)牍(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1.古代书.写用的薄木片。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书写用的薄木片。

引汉王充《论衡·卜筮》:“如蓍龟为若版牘,兆数为若书字,象类人君出教令乎,则天地口耳何在而有教令?”
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乃折坚木,负墉而庇之,其制如版牘而高广。”

网络解释:

版牍

版牍,我国最早的书籍之一。相对于简策的细竹条,版牍用的是薄木板。没写字的木板叫做“版”‘写了字的叫做“牍”。版是长方形的,所以也叫做“方”。版牍一般用来写短文章,往往一块儿版牍就是一篇文章,这也是和简策相异之处。《仪礼·聘礼》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

字义分解


读音:bǎn

版bǎn(1)(名)上边有文字或图形等供印刷用的底子:铜~|排~。(2)(名)指出版:~权|~税。(3)(名)印刷品排印的次数:初~|再~。(4)(名)报纸的一面:头~|国际~。(5)(名)古代指户籍或地图;后泛指疆域:~图。

读音:dú

牍dú(1)(名)古代写字用的木简。(2)(名)文件;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