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


拼音:bàng chui

注音:ㄅㄤˋ ㄔㄨㄟˊ

结构:棒(左右结构)槌(左右结构)

造句

青年驴脸拉的老长,指着郑元霸的鼻子阴声道郑大棒槌,别以为大家平日里都跟着你玩,就真拿自己当老大了。

这和女人在河边青石板上汰衣裳不一样,棒槌敲打,挤兑皂沫,衣裳漂洗得很干净;而经过敲或捶,鱼和鸡的味道会有些特别。

奇峰怪石,棒槌林立,天桥天井,织女洞和牛郎洞隔湖相望。

在这大家都抱着对胜利的渴望向终点冲刺的时候,有一个人竟然刚刚才拿到信物,他就是那个无人问荆的给你一棒槌。

艾仁却不知道这棒槌在古代却不是叫棒槌,学名叫作捣衣杵,那女子不明就里,越发害羞。

徜徉于温室,各种蔬菜长得茁茁壮壮,黄瓜秧蔓上,垂挂着小棒槌似的嫩黄瓜顶花带刺;番茄树上,果实繁星点点。

别看我不美,我拿你照样当土匪,别看我不肥,我拿你照样当棒槌。

硬木做成的棒槌有点分量,几起几落,汗珠儿就会从鬓发间透露出来,亮亮的,美得叫人心疼。

人参又称棒槌、孩儿参等,分为白参、红参、山参、园参等种类。

汪刚告别丽姑,在山里甩开额真派来跟踪的狗腿子,攀上绝壁,采下棒槌籽种到山上,又挖了一棵园子货,带着下山。

解释


词语解释:

棒槌bàngchui

(1) 洗衣或弄平衣服用的木杵或短棒

英battledore;wooden club used to beat clothes in washing

引证解释:

⒈ 捶打用的木棒。

引《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便取棒槌在手,赶着打出来。”
清李渔《巧团圆·词源》:“取出泥人、土马、棒槌、锣鼓、刀鎗、旗帜等物。”
杨朔《赤道雪》:“有一种树不长叶儿,满树是棒槌模样的玩意儿,齐崭崭地朝上竖着。”

⒉ 方言。指玉米穗。

引《中国民间故事选·棒槌姑娘》:“再抬头朝岸上的石砬子上看去,光有棵棒槌,顶着一团火红的棒槌籽儿,一动不动的长在那里。”

国语词典:

捶打用的木棒。

如:「长这么大了还不识几个大字,真棒槌!」

词语翻译

英语wooden club (used to beat clothes in washing)​法语massue de bois (employé pour battre le linge qu'on lave)​

网络解释:

棒槌 (汉语词汇)

棒槌,民间浆洗衣物用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其形状因地域、民族的不同也不尽相同。多木制,圆形、长约二尺,一端稍粗,便于槌衣,一端较细,便于手握。除了作为工具以外,“棒槌”这个词虽然用于各种场合的解释略有差异,但基本意思就是“直筒子”、“过于简单”、“什么也不懂”,所有这些还是从棒槌的外形引出的联想。

字义分解


读音:bàng

棒bàng(1)(名)棍子:木~|炭精~。(2)(形)〈口〉(体力或能力)强;(水平)高;(成绩)好:~小伙子|字写得真~|功课~。

读音:chuí

槌chuí(名)敲打用的一种用具:棒~|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