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


拼音:sāng huáng

注音:ㄙㄤ ㄏㄨㄤˊ

结构:桑(上下结构)黄(上中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桑耳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木耳》。

引证解释:

⒈ 桑耳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木耳》。

网络解释:

桑黄

桑黄,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 Quel.[Fomes igniarius(L.) Fr.;Boletus igniariusL.; Polyporus igniariusFr.]的子实体。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黑龙江、吉林、台湾、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止血,化饮,止泻之功效。常用于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字义分解


读音:sāng

桑sāng(1)(名)桑树;乔木;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2)(名)姓。

读音:huáng

黄huáng(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3)(Huánɡ)姓。黄huáng(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