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军


拼音:hù jūn

注音:ㄏㄨˋ ㄐㄨㄣ

结构:护(左右结构)军(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引证解释:

⒈ 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 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引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护军中尉随何。”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以中护军与张昭共掌众事。”
胡三省注:“秦置护军都尉, 汉因之。 高祖以陈平为护军中尉。 武帝復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 三国虎争,始有中护军之官。 《东观记》曰:汉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 魏晋以后,资轻者为中护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然吴又有左右护军,则吴制自是分中、左、右为三部。”

⒉ 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 宋不设。 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⒊ 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 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⒋ 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网络解释:

护军

护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军事长官的官名,其中中护军、中领军、中都护等职位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在三国、西晋时期发展到重要性的顶峰,唐宋以后逐渐消失。

字义分解


读音:hù

护hù(1)(动)保护;保卫:爱~|掩~|救~|~理。(2)(动)袒护;包庇:~短|庇~|官官相~。

读音:jūn

军jūn(1)(名)军队:我~|陆~|八路~|解放~| 参~|裁~|生产大~|劳动后备~。(2)(量)军队的编制单位;一军辖若干师:第一~|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