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ī láng láng
词性:拟声词
注音:ㄙ ㄌㄤˊ ㄌㄤˊ
结构:厮(半包围结构)琅(左右结构)
解释
⒈ 象声词。
引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你听那墙上土扑簌簌的,房上瓦廝琅琅的。”
元汤式《端正好·咏荆南佳丽》套曲:“轻颭颭、廝琅琅、隔琳窗霞綃响珮琚。”
状声词。形容振动、碰击声。元.汤式〈端正好.晓珊珊琪树荡灵风套.滚绣毬〉曲:「轻飐飐,厮琅琅,隔琳窗霞绡响珮琚。」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厮琅琅顿开金串锁,扢嗤嗤扯破了锦回文。」也作「桑琅琅」。
字义分解
厮sī(1)(名)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的蔑称。(2)(副)互相。
琅读音:láng[ láng ]1. 〔琅琅〕a.象声词,金石相击声;b.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琅琅”。
2. 〔琅玕〕像珠子的美石。
3. 〔琅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